SEMer,你會不會有這種感覺:
不知你們如何,小編是經常遇到。 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,真的只是自己笨嗎? 其實大腦和肌肉是一樣的,需要不斷鍛煉才能活化它的運轉效率和機能。但事實卻是每天遵循著習慣和經驗進行生活。 想一下。你每天是不是就是調調賬戶,讓它保持一個正常的運轉;偶爾看看干貨,假裝自己今天學到了東西。 試問:看了許多干貨,你寫了多少筆記?總結了多少理論?或者說,對于那些刷屏級的案例你是否有思考過背后的觀點是什么? 我們只是在遵循著習慣,同時也在讓我們的大腦停滯了下來。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,你只有不斷地、深度地進行思考,才能最大程度抵抗我們的慣性,讓我們不再平庸下去。 下面,是幾個小技巧,可幫助大家逐步鍛煉自己的大腦。 1. 建立邊界意識何為邊界意識? 即:你對自己的需求和念頭,擁有非常清晰的認知—清楚地知道:哪些東西是我需要的,哪些是我不需要的。 對于現在的互聯網產品而言,都有一個特點:它們在拼命地爭奪用戶的時間和注意力。 標題黨,智能推薦,超鏈接,預加載,瀑布流……它們想要的,就是讓你不斷地打開一條又一條消息,以此來改變你的習慣,增加對它的依賴。 與此同時,它也在扭曲你的“時間感”。你會感知只過了一會,但抬頭一看,卻發現已經過去了一個小時。 那應如何克服這個問題呢? 1. 在開始每件事情前,確定一下現在的時間; 2. 其次為即將開始的任務,設定一個時間; 3. 定一個鬧鐘。 比如:你需要上網查詢資料,那么給自己規定一個時間,時間一到,無論結果如何,都要進行下一個任務。 這樣做的好處是,可將注意力完全聚焦到某一件事上,過濾無關信息。 其實上述的原理是和考試的道理是一樣的。考試時,由于時間緊迫,所以我們會保證自己的高效率以及高速度。 2. 進行思考練習通常,在工作中,為了早點下班,我們會按照標準流程和套路進行操作,很少去思考我為什么這么做,這么做能給我帶來什么。 然后回到家,又安慰自己:我今天很累了,先干點其他事情娛樂一下吧。 所以,基本上我們是沒有太多的思考時間。但,在高強度的工作后,適當做一些思考練習,不但不會增加疲勞,反而能激活那些被抑制的腦區,讓我們的精力得到恢復。 那如何進行練習呢? 當你接觸一個新鮮事物時,在當下就多思考“為什么”。 比如,小編在看刷屏級的案例時,會邊看邊想:
通過這個過程,一方面可使我們養成一個習慣;另一方面可刺激大腦里面儲存的知識節點,讓它們被激活。 每一次練習,時間在兩三分鐘左右即可,不用強求結果,什么都想不到也不要緊 —— 這只是一次鍛煉而已,慢慢來。 堅持下去,將其作為習慣,你會感到:能夠想到的東西,會慢慢的多起來。 另一種方式,是建立數據的敏感度,這點對于SEMer很有益處。 比如:去吃飯的時候,或者在某家店里小坐的時候,可跟店長或店員攀談,問一問: 你們這里鋪租多少呀; 你們每天能有多少客人呀; 你們一個月的工資是多少呀; …… 諸如此類。 然后,對數據進行估算,大概計算一下:每月支出多少,收入多少,利潤多少,投入產出比是多少等等。 不用強求數據的真實性 — 它們往往不那么準確,但是無妨,重點在于,你可以通過這種方式,不斷地增長對數據的敏感度和認知。 且數據多了,也能大體上形成自己的一套認知體系。 3. 復述重構信息復述,即用自己的話把它講出來;屬于一種精細加工,可提高我們對知識點、對事件的理解和記憶。 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會針對已經得到的信息,去進行重組結構,進行推演,找出它的邏輯脈絡。同時此項方法記憶也最為深刻。 注意,在復述時,我們要著重去注意信息的框架:怎么分解?什么結構?如何推導?等等。 比如:發生了某起熱點事件,朋友圈里鋪天蓋地的文章,各種觀點、批判、理解橫飛 —— 這個時候,你不妨瀏覽一下這些文章,再冷靜地作出思考:
隨后,再把這些「較為可靠的」信息匯總起來,列成表格,問自己:
通過這樣的方式,在腦海中不斷「去偽存真」,對信息進行結構化的儲存和整理,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理解。 練習時,如果不熟練,可以先用紙筆輔助,將其視覺化,寫下來。慢慢的,脫離紙筆,在大腦中進行拆分、儲存和記憶。 長此以往,你會發現,你看待事物的視角,會比同齡人超出許多。 |